秦昌遇《症因脉治》:疠气胁痛和内伤胁痛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秦昌遇《症因脉治》:疠气胁痛和内伤胁痛
  1.疠气胁痛 《症因脉治·胁痛论》:“有疠气胁痛之症,病起仓卒暴发寒热,胁肋刺痛,沿门相似,或在一边或在两边,痛之不已,所谓疠气流行之疫症。”
  明代秦昌遇提出疠气可致胁痛,并指出疠气胁痛有传染性,若其传染性强则可于某一区域或更大范围内发生流行,且某种疫毒只导致某种疫病,而以好犯某一脏腑,专发某疫病及病状相似为特征。秦氏所指与今日临床肝胆病中的急性传染性肝炎相似,如病毒性肝炎就是湿热疫毒由饮食经口而入或自天受之的结果,常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往往一人得之,祸及全家,甚至一村一方得之,尤以深秋初冬之时易发生流行,且病无长少,均见周身面目发黄。此外,疫毒为病还具有起病急,来势凶,传变快,易致坏证等特点。如急性重症肝炎就表现为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肝脏缩小,很快出现谵妄、神昏、抽搐等精神神经症状;易并发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腹水,肝臭,脑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证;常病情凶险,救治极度困难。
  2.内伤胁痛 《症因脉治·胁痛论》:“内伤胁痛之因,或痰饮悬饮凝结两胁,或死血停滞胁肋,或恼怒郁结,肝火攻冲,或肾水不足,龙雷之或上冲,或肾阳不足,虚阳上浮。”
  明代秦昌遇指出内伤胁痛的主要病因有痰饮、悬饮、死血、恼怒郁结等。由脾虚运化不健,再加外湿所伤或饮食不节。损伤脾阳,饮留肠胃胸胁而致胁痛。如果阳气虚弱,水停为饮,痰饮、悬饮凝集结滞于两胁,血流远行不畅,积滞成瘀,阻塞胁络或外伤后瘀血停留胁部;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气阻胁络,气郁化火,攻冲两胁;久病体虚劳欲过度,或肝肾之阴亏损不足,则肝肾虚火(龙雷之火)上扰胁部;肾阳虚弱不足,阴寒内盛,逼迫阳气浮越于上。以上诸多因素,客于胁部,以致经脉阻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本病乃作。一般而言,内伤引起的胁痛发病较为缓慢,各个证型之间亦可互相转化。对此,当审因论治,可用理气疏肝,化饮除湿,祛瘀通络,滋养肝肾等法活之。

上一篇:王肯堂《证治准绳》:胁痛分左右
下一篇:李中梓《证治汇补》:胁痛病因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