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5:李某,女,20岁,因尿黄、面黄、乏力、纳呆3天,于1995年10月24日入院。入院时患者面黄如橘子色,神疲乏力,倦怠纳呆,胁肋满闷,小便短黄,大便数日未解,查舌质红,苔黄,脉弦滑。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200U/L以上,麝香草酚浊度试验8U/L,血清胆红素156.6μmol/L,HBsAg阴性。西医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医诊断为黄疸(阳黄),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方用清肝解毒汤。
处方:茵陈30g,虎杖20g,板蓝根15g,白花蛇舌草15g,蒲公英15g,柴胡15g,郁金15g,赤芍15g,白茅根30g,大黄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药进3剂,大便通畅,小便转为淡黄,食欲增加,精神好转。原方加减调治2周,诸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以健脾舒肝汤调理善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点评: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证,乃湿热毒邪蕴郁肝胆,蕴于血分,阻滞胃肠所致,故其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调理中焦为基本原则。方用清肝解毒汤,疗效较好。清肝解毒汤中,茵陈、虎杖、板蓝根、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利湿,凉血活血,解毒退黄,实验证明以上药物可抑制肝炎病毒,从而改善肝细胞的炎症、水肿、坏死等病理变化,使肝功能得到恢复,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作用;柴胡、郁金、赤芍、大黄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增加肝血流量,既能增强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又可降浊;白茅根、大黄还可通利二便,使湿热毒邪从二便而去;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疏肝理气,凉血活血之功。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健脾舒肝汤善后,可防止病情反复,巩固疗效。 |
上一篇: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验案点评四
下一篇:中医治疗淤胆型肝炎的验案点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