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朱某,女,40岁。患者因消瘦、盗汗、咳嗽咳痰6个月,1994年2月经查X线诊断为右上肺结核进展期,应用异烟肼片(每次0.3g,每日1次口服)、利福平胶囊(每次0.45g,每日1次口服)、链霉素注射液(每次0.75g,每日1次肌内注射)治疗。两周后出现黄疸,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上腹饱胀,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口舌干燥,尿黄少,色如浓茶,大便秘结,查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肝功能总胆红素88μmol/L,间接胆红素68μmol/L,谷丙转氨酶462U/L,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33μmol/L,血常规检查白细胞8.4×109/L,嗜酸性粒细胞0.08。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给予中药茵陈五苓散化裁治疗。
处方:茵陈30g,茯苓24g,泽泻15g,白术10g,陈皮9g,半夏10g,五味子10g,生大黄6g,丹参15g,天花粉20g,沙参15g。服药5剂,黄疸开始消退,恶心呕吐减轻,尿色转淡,大便通畅。守方再服5剂,恶心呕吐缓解,食欲渐增。原方茵陈减半,去半夏、大黄、天花粉,加黄芪15g,怀山药15g,每日1剂,共服2周,黄疸退尽,食欲正常,其他症状也完全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1996年7月因肺结核再度复发,当地医生又给予利福平、异烟肼口服,2周后黄疸重新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与第一次发病相似,再次给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1个月后转氨酶下降,方中加入丹参20g,当归10g,继续服用2周后肝功能完全正常。 点评:抗结核药易于引发药物性肝病,在停用抗结核药的基础上以清热利湿、保肝降酶为治法,灵活选方用药,效果良好。本例患者因肺结核应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治疗导致肝损伤,发为药物性肝病,病证合参属中医学“黄疸”的范畴。因药物损伤脾胃,蕴湿酿热,致湿热互结,熏蒸肝胆,肝胆疏泄失司,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而发为黄疸。治疗上首选立即停用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在此基础上以清热利湿、保肝降酶为治法,方选茵陈五苓散加减。方中茵陈作为利胆退黄的主药,能使肝细胞坏死程度减轻、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促进胆汁分泌,并可增加胆汁中胆酸及胆红素的排出量;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燥湿利水;丹参、大黄活血化瘀,祛瘀生新;黄芪益气扶正;五味子酸咸性温,丹参微苦性寒,酸可入肝,以酸味补肝体,苦可清热,两药是降低转氨酶常用的比较有效的药物。诸药合用,共奏疏泄肝胆,清热利湿,清除药物毒性产生的有害物质,恢复肝脏的正常功能之效。由于方药对证,故而药后疗效较好。 |
上一篇:中医治疗淤胆型肝炎的误案分析五
下一篇:中医治疗药物性肝病的验案点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