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难治,主要原因有以下5个方面。
(1)病毒多处存在:乙型肝炎病毒为泛嗜性病毒,可在肝脏、胆管上皮细胞、胰腺、淋巴等组织和细胞中存在和复制。抗病毒药物较易清除血中乙型肝炎病毒,而组织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不易被清除或清除较晚,成为复发的重要原因。 (2)免疫耐受:母婴垂直传播与婴幼儿水平传播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感染特点。机体免疫系统发育阶段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伴随,成熟后误将乙型肝炎病毒认为是自身成分而难以发挥排斥清除反应。 (3)基因整合:早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由于免疫耐受常无感染表现,至成年期发现而开始治疗时,中间往往间隔10余年,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早已发生多处基因整合。此时治疗即使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多项指标(如“两对半”检查)下降或消失,但细胞内整合的病毒基因又可在停药后复制、表达,造成反跳或复发。 (4)基因变异:传统认为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是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降低、病情好转的标志。最新研究表明不少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小三阳”病人,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这些病人95%以上存在前C区基因突变。这种突变株感染特点为: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但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②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病毒仍活跃复制,仍有传染性;③由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不能表达,病毒不易被清除,易致慢性化发展;④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前体在肝细胞内的过量蓄积还易招致免疫(CTL)攻击,易致肝炎向重症化演变;⑤这种变异株对干扰素治疗不敏感,表现为复发率高,远期疗效不佳。 (5)目前抗病毒药物不能破坏乙型肝炎病毒共价环状脱氧核糖核酸(cccD-NA):cccDNA在慢性乙型肝炎持续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各种抗病毒药物,尚不能对其有效地打击和消灭,只能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其他部位或环节进行抑制,用药期间,疗效尚可,一旦停药,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又死灰复燃。另外,还有不少的主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疗效,如:①治疗对象选择不合适。许多病人不属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范围(如慢性病毒携带者、中晚期的肝硬化病人等),都硬性使用干扰素治疗,非但难以取得疗效,反而容易造成不良反应。②用药方案不正确。一些病人虽然属于抗病毒治疗的范围,但是所选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及其剂量、疗程却不正确,临床上也难以奏效。例如,我国乙型肝炎病人对于α类干扰素的合适剂量应为500万~1000万单位,疗程为6个月~1年,但是却很少有病人照此进行,有的病人只使用100万单位的干扰素;有的使用1~2个月,由于种种原因,便停止了用药,治疗也就前功尽弃。③滥用或乱用药物,有的病人四处求医,今天用西药,明天用中药;名目繁多的虚假肝病广告更让广大病人无所适从。滥用药物的结果只能使肝病雪上加霜,后果更惨。 |
上一篇: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大三阳”好?还是“小三阳”好?
下一篇:肝功能正常就不是乙型肝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