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肝炎黄疸时“三焦寻病位,退黄分途径”。由于黄疸发病的病机特点,湿热首先侵犯脾胃,失于升清降浊,枢机不利,壅塞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致黄疸。故中焦在三焦中尤为重要,所以阳黄中州受病是其基本证型。并从病位上分析归纳为湿热偏于中上二焦、偏于中下二焦、弥漫三焦。病性病位明确后就可以确立治法,偏于中上二焦者在中焦症状的基础上见头晕胸闷、心烦、口渴,治疗上除清热利湿外,应加用宣化之品,如鲜藿香、鲜佩兰、青蒿、蔻仁等;偏于中下二焦者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灼痛,大便干结或溏薄、黏滞不爽,治疗上则应加用通利之品,如萹蓄、瞿麦、大黄、木通、车前子等;湿热弥漫三焦多见于病情较重的急黄、瘟黄者,可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抽搐等危候,治疗时则宜通利三焦,宜重剂直折其火。
三、重视调动疗法,发挥病者的主观能动性 重视精神调养。肝病患者,不仅要合理用药,更应重视养病,即把握以下3点:心情舒畅、休息充分、饮食合理。患病期间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为七情所伤,心情舒畅,乐观豁达,要有“云水风度”,即高如云、阔如水,强调的是要有开阔的眼界以及容纳百川的胸怀。遇事不生气,不贪恋,而是恬淡处事。正视疾病,正确对待社会、家庭、工作单位,劳逸结合,通过调动人体潜能,调动神经系统的应激能力,调动患者的主动性,达到治疗和战胜肝病的能力。只要做到“三分吃药,七分养病”,符合养病规律,疾病就一定能治愈。祖国医学运用内因和外因结合,重视人体整体功能辨证论治,不仅利于人体健康及肝功能恢复,而且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亦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