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汤加减1
【药物组成】生黄芪20g,三七10g,全当归10g,茵陈15g,虎杖15g,生大黄6g(后下)。 【随症加减】热重者加板蓝根15g;纳差明显加焦山楂、炒谷麦芽各10g;腹胀甚者加厚朴10g,枳壳6g;大便次数增多者,生大黄改为4~5g同下,另加茯苓10g,姜半夏8g,黄连4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每日3次煎服。15~3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功效主治】补气养血,清热利湿。 【临床运用】32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其中HBeAg转阴17例,占53%。 崔某某,男,23岁。因上腹不适,隐痛20d,目黄。尿黄、身黄、大便次数增多3d,门诊收住,体检:皮肤巩膜黄染,色鲜明,剑突下微压痛,肝右肋下刚及,肝区叩痛(+)。舌红、苔薄微黄略腻,脉弦濡。实验室检查:B超“胆囊壁水肿”(肝源性胆囊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980μmol/L,总胆红素637μmol/L,直接胆红素39μmol/L,总蛋白67g/L、A/G 139,两对半HBsAg(+)、HBeAg(+),抗HBe(+),中医诊断:黄疸、湿热蕴结;西医诊断:乙肝、黄疸型肝炎。西医予以常规保肝及强力宁40ML静滴每日1次。中药:生黄芪20g,三七10g(打碎),全当归10g,丹参10g,茵陈15g,虎杖15g,生大黄5g,陈皮10g,黄连4g,茯苓10g。每日1剂,3次煎服。治疗12d后,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761U/L,总胆红素20μmol/L,直接胆红素6μmol/L,总蛋白70g/L、A/G 160,因无钱,要求带中药出院,予原方续服。45d后门诊复查肝功能正常,HBeAg转阴。 【经验心得】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病范畴、多是湿热蕴结所致。临床以清热利湿为常法。但作者认为正气不足在本病发病因素上与湿热同等重要。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正气不足。可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才使得湿热易于侵袭机体,正如《内经》所言“邪所所凑、其气必虚”。同时正气不足,使机体修复能力下降,不利于修复。从邪性看,湿性重着黏腻,易伤阳气,阻遏气机;热易伤津耗气,在肝则掠劫肝明,耗伤肝血,故肝经湿热易发生瘀滞,并致肝血不足。所以在清热利湿的同时应注重益气、和血药的使用。方中取丹参、三七、全当归活血养血;茵陈、虎杖清热利湿退黄;生黄芪虽属甘温之品,但其有利水、生机之功,配在茵陈、虎杖等苦寒药中,取其益气、生机之效,而无留湿助热之弊。 【方剂出处】董晓涧益气和血药合茵陈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32例基层中药杂志,2002;16(3):61 |
上一篇:治疗肝炎伴有黄疸的自拟退黄汤
下一篇:治疗肝炎伴有黄疸的加味桃红四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