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肝炎 肝脏发生炎症病变的病程不超过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黄疸又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起病,病情发展较快,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和眼球黄染。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大多数是缓慢起病,最突出的表现是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和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头昏头痛,可有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多数病例肝大并有压痛、叩击痛。肝功能损害不如黄疸型显著。大多数在3~6个月内恢复健康,但部分病例病情迁延,转为慢性。
(2)慢性肝炎 多是由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久治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慢性肝炎。也有很多慢性肝炎患者感染肝炎病毒后,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成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传染性较强。以往根据其症状体征及肝脏的病理改变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根据国际工作小组1994年底在世界胃肠病大会上建议的原则,我国肝病专家在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会议上,对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修改,根据肝脏损害程度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三度。 (3)重型肝炎 简称重肝,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三种,是肝炎类型中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其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凡出现重型肝炎的患者,都需要得到及时治疗,否则后果很严重。 (4)淤胆型肝炎 全称是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较长时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表现有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脏肿大及肝内梗阻性黄疸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急性淤胆型及慢性淤胆型两种。 |
上一篇:肝炎患者到医院往往要做哪些项目的检查?
下一篇:中医是如何认识肝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