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治疗原则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适当辅以药物,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其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是抗病毒、保肝、改善肝脏炎症情况、防止发生肝纤维化。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彻底消灭乙肝病毒的特效药物,但抗病毒的药物还是很多的,如干扰素、阿昔洛韦等可以试用,但不能保证使表面抗原转阴。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个人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一方面使自身有能力消除乙肝病毒,另一方面保持目前乙肝病毒的携带状态不再发病。
(1)急性肝炎:本病为一种自限性疾病,若能早期诊断,采取适当休息、营养和一般支持疗法,多数病人在3~6个月内能自愈。对临床症状严重或黄疸深重的急性肝炎患者,宜静脉给予高渗葡萄糖液、维生素C、肝泰乐、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或加用清热利湿的中药(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对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不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研究发现激素治疗患者易出现病情反复,演变为慢性肝炎。 (2)慢性肝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目前尚缺少特效治疗方法,鉴于本病的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肝细胞的数量和患者免疫系统的效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故应用抗病毒药物、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及改善肝细胞功能的药物治疗,可能起一定作用。 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常用的药物有干扰素、阿糖腺苷、阿昔洛韦、磷甲酸钠、叠氮脱氧胸腺嘧啶核苷、右旋儿茶素、利巳韦林(三氮唑核苷)及干扰素诱导剂——聚胞嘧啶核苷酸(简称聚肌胞)等。其中以干扰素和阿糖腺苷、干扰素和阿昔洛韦联合应用,激素与重组α干扰素先后使用对消除HBV复制标志较为有效。 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琥珀酰氢可的松等)、强力新、秋水仙碱、硫唑嘌呤等。激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新概念是抑制迟发型免疫反应,可使胸腺萎缩、破坏,从而减少淋巴细胞的生成。激素可增加肝糖原,促使肌肉和骨骼的蛋白质分解,相反,在肝内可促使肝细胞合成蛋白质。文献报道小剂量激素能促进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中、大剂量激素可抑制细胞的吞噬功能,故病人长期使用激素易发生继发感染。激素有保护肝细胞的溶本科体膜和线粒体的作用,并能促进毛细胆管内胆汁的排泄,故而有退黄利胆作用。但本品有抑制抗体产生,招致形成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可能,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应用激素的指征为:①病情反复波动,伴有肝外自身免疫状态的症状和体征,如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桥本氏甲状腺炎、脉管炎、皮肌炎等;②肝功能异常,如血清球蛋白明显增高、A/G倒置、转氨酶反复异常,且AST:ALT>0.5:1,并伴黄疸经其他治疗无效者;③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类风湿因子(RF)和自身抗体(如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甲状腺抗体、抗肾抗体、抗胆管抗体、抗枯否细胞抗体、抗心肌抗体、抗-LSP和抗-LMA等)持续阳性者;④HBV标志以阴性为宜;⑤无激素治疗禁忌证(如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高脂血症等)者;⑥慢性淤胆型肝炎等。采用激素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各学者意见尚未完全一致,宜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与免疫学指标等作出决定。若能严格掌握指征,则可能取得一定效果。 免疫促进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大多低下,致使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通过免疫反应产生肝细胞坏死。如能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病毒有可能得以清除,从而使疾病恢复。可试用的药物有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猪苓多糖、香菇菌多糖、云芝胞内多糖及白细胞介素-Ⅱ等。免疫核糖核酸系从HBsAg免疫的动物脾及淋巴结提取而得,具有免疫生物活性。胸腺肽在体外能促进T细胞的成熟分化,系从牛或猪胸腺中提取的血清胸腺因子,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似有免疫增强作用,治疗过程中少数患者转氨酶可暂时上升,但不影响治疗。猪苓多糖为中药猪苓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实验证明有减轻肝损伤及促进肝脏再生的作用。香菇菌多糖是从香菇菌深层培养的菌丝体和发酵液中得到的多糖体,国内几家医院临床试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率为52.8%,但HBV标志转阴率仅17%。云芝胞内多糖为从杂色云芝菌发酵菌丝提出的一种葡聚糖,在动物体内可诱生干扰素,能促进吞噬功能,对实验性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害有保护作用。 改善肝细胞功能的药物:慢性肝炎患者可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复合维生素B、C、K等),以促进消化功能、提高食欲,对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有一定作用。常用的为6-二磷酸果糖,此药为高能量细胞促进剂,它与肝细胞膜表面接触后,产生二磷酸果糖激酶,后者能促进细胞内ATP合成增加,使细胞的钠泵作用加强,有利于细胞内外钾、钠离子的交换,从而使肝细胞混浊肿胀、水肿样病变得以修复,肝细胞功能亦随之恢复。本品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慢活肝伴有黄疸的病人。 中草药及其制剂对改善肝细胞功能及临床症状均有一定作用。常用者有五味子单体合成剂——联苯双酯、垂盆草、鸡骨草、葫芦素片、水飞蓟素(益肝灵)、齐墩果酸片、甘草甜素片、黄芩苷、茵栀黄、青叶胆、螃蜞菊、肝炎灵(山豆根)、苦参片、黄芪、丹参、护肝片等,其中以联苯双酯、精制垂盆草、肝炎灵等降酶效果最明显,但停药后部分病人的酶值又复升高。以上药物的作用机理尚在深入研究中。 (3)重症肝炎:急性重症肝炎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满意的特殊治疗,故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很有必要。 一般治疗: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交叉及继发感染,对意识障碍病人应注意皮肤、口腔护理,避免褥疮及呼吸道感染,病室内定时做紫外线消毒,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对长期静脉输液及保留导尿管者应防止继发感染。饮食以清淡低脂流质为主,对昏迷病人应予鼻饲,每次鼻饲前应抽胃内容物,注意有无出血。有肝昏迷前期症状者不能食高蛋白饮食。有腹水患者宜记24小时液体出入量,补液量应适当限制。注意预防继发感染,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或口服卡那霉素,以控制肠道细菌的生长。 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使用磷甲酸钠治疗急性重症肝炎,取得满意疗效。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胸腺肽、强力宁等。 活跃微循环药物的应用:文献报道莨菪类药物和小剂量肝素、丹参等,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4)肝昏迷的治疗:由血氨增高引起肝昏迷者应用谷氨酸类、乙酰谷酰胺等有一定疗效,乙酰谷酰胺通过血脑屏障,分解为谷氨酸及γ-氨基正丁酸,有降低脑内氨的作用。由胺类物质(如苯乙醇胺、苯丙氨酸、β羟酪胺等)代谢障碍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者可用左旋多巴治疗,左旋多巴能与上述胺类物质相拮抗而解除神经传递的障碍,使正常功能恢复。重症肝炎肝昏迷时常有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氨基酸比例失调,应用支链氨基酸治疗重症肝炎肝昏迷可获一定效果。此外,应用血液交换、体外肝灌流、吸附剂灌流及血液透析或滤过等治疗重症肝炎肝昏迷,能暂时使患者意识清醒,但不能提高本病存活率。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疗法可促进氨基酸透过细胞膜及促进蛋白分解,有助于改善肝性脑病。 (5)其他:重症肝炎患者常并发出血、感染、脑水肿、肾衰竭和电解质紊乱等,必须加以及时处理。 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标准是肝功正常,可维持半年以上。病原学治愈标准是HBsAg清除,并产生抗HBs。一般慢性乙型肝炎仅能达到临床治愈。 |
上一篇:怎样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
下一篇:怎样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