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与肝硬化的关系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肝炎后肝硬化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结节型肝硬化,常发生于慢性肝炎反复活动或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之后。因肝实质反复坏死,肝细胞团块状增生及明显瘢痕收缩等,形成粗大的结节,可使肝脏明显变形。另一类是小结节型肝硬化,常发生于部分非活动性慢性HBsAg携带者,因其肝组织并非完全不正常,往往是常规肝功能检查不能发现潜在性轻微活动,长期隐匿性地发展成为肝硬化,直到肝功能失代偿时方被发现。这种肝硬化因肝实质炎症轻微,仅形成密集的小结节,肝功能失代偿出现较晚、较慢。
  
  乙肝与肝硬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慢性乙肝是形成肝硬化的基础之一,肝炎后肝硬化大多来源于显性或隐匿性的慢性乙肝。现有的肝硬化患者中,可以检出乙肝病毒感染指标的可达70%~90%,其中约80%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阳性,约30%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为阳性。表示这些肝硬化患者都是由于乙肝病毒持续存在复制、病变长期活动发展而来的。另外,还有许多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呈阳性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肝硬化患者,进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发现肝组织内部仍然存在乙肝病毒。乙肝与肝硬化的关系密切已被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调查所证实。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加上患者的免疫缺陷,肝组织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炎症坏死激发肝组织再生修复机制,在再生过程中不能完全恢复到原先的正常状态,修复伴随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组织),纤维组织逐渐侵占肝脏小叶,使其结构改变,最终导致肝硬化。
  
  一般来说慢性乙肝患者如果表现为持续轻度、迁延不愈多年,病情较轻,可能发展为亚腺泡小结节型肝硬化;如果病情较重、肝组织(多腺泡)短期出现大片坏死,肝硬化的进程就会加速,大量纤维化和再生,最终发展为大结节型肝硬化;慢性乙肝原已形成小结节型肝硬化,一旦炎症活动加剧,可发生融合性坏死,则在小结节型肝硬化基础上发展为大结节型肝硬化,导致混合结节型肝硬化形成。
  
  慢性乙肝演变成为肝硬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病程,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年龄越小,病程越长,可达30~40年之久,但是绝大多数的慢性乙肝病人最终不会发展为肝硬化,可能终身患病或携带乙肝病毒,而肝功能始终处于代偿阶段,虽然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但也不会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只有极少部分慢性乙肝患者由于病情缠绵不愈,或生活不规律、劳累、生气和长期大量饮酒等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上一篇: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依据
下一篇:肝炎肝硬化的预后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