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

养肝网 | | 个评论   养肝护肝交流群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患者肝脏本身的免疫耐受性减退,不能识别自身肝组织(抗原)成分而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种不能自然痊愈的肝炎。该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但无传染性,多见于女性,好发于10~30岁间,女性绝经期后又有增多的趋势,70%的患者发病缓慢,急性发病的约占30%。
  急性发病患者症状颇似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期过后,病状可能持续数月不愈,患者可以出现黄疸、腹水,甚至发生肝性脑病。
  缓慢隐匿发病患者开始会有关节酸痛、低热、乏力、皮疹和闭经等,易被误诊为关节炎、结缔组织病等,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肝脾区疼痛、出血倾向和体重减轻等肝炎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到肝硬化、腹水等,而且该病比病毒性肝炎进展到肝硬化的时间要短。
  在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I型、Ⅱ型和Ⅲ型。目前,我国人中比较常见的是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然而,在一部分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到丙型肝炎抗体标志物。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并不困难。首先,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检查。排除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心源性肝损害以后,及时做自身免疫性肝炎方面的检查,包括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LKM-1)和线粒体抗体(AMA)等。

上一篇: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下一篇:没有了

养肝护肝喝什么茶?熬夜解酒就喝有记养肝茶!